在岁月的长河里,有一部央视学术发展史纪录片,《细推物理》,真的很像一首史诗般,细述了中国物理学的光辉历程。这个历史长河,一个世纪以来,无论物质怎样匮乏,生活多么艰难,学者们始终将本身的命运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,使用一片赤忱之心努力坚守,悉心浇灌,不间断鞭策科学的本土化进程。细推物理第一集《萌芽》,追忆着久远的夏季,景山东街的公主府高悬起京师大学堂的牌匾,标记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诞生。格致科的创设,为中国的科学教育奠定了基础。1913年,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,科学的教育得以延续,这一年也被视为包含物理学在内的诸多现代学科的肇始。先贤们筚路蓝缕,翻译西方资料充实教材,建设金工车间,维修制造实验器材。
李四光先生改造的理学院古朴而雅致,曾经的公主府大殿成了大讲堂,水电煤气等实验装备陈列讲台之上。在这里,数理学会的学生们每周都会举办科学讲座,新鲜的物理学报告,激烈的学术讨论,由此常回荡在雕梁画栋之间。1937年,丹麦物理学家波尔赞叹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讲堂。然后,时间来到了1950年。西南联大的物质条件虽然匮乏,但学生们却拥有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老师。杨振宁跟随王竹溪先生学习,李政道则在吴大猷先生的指导下受益匪浅。
砖头和木架支撑起的实验仪器上,科学研究延续不断。精神自由,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已植根在学生心里面,一批来自中国本土的物理学成就在国际上崭露头角。细推物理第二集《壮大》,带我们回到了1950年代,大批海外学生的归国,充实了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。朱光亚成了密歇根大学归国后最年轻的教授,而黄昆回国后努力鞭策半导体技术的发展,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半导体人才。1952年,师生们搬家至西郊燕园,国家需要成了他们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,新的专业得以创建,包含气象专业。谢义炳先生激情洋溢地点燃了学生们研究气象的激情。
1955年,中国的原子能教学正式启动,培养了两千多位掌握原子能科学技术的人才,为中国核科学的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,这个学术重镇成了国家发展教育和科研的基石。学者们心里面科学报国的信念至单而至纯,一个新生国家迫切的发展巴望和那一批学生的报国之心交融聚合,共同造就了科学在这个国家真正本土化的起点。细推物理第三集《成林》,我们大家目睹了中国物理学的巅峰。2003年,老北大人回到母校,为五位物理学大师的塑像揭幕,李政道先生以一幅水墨画总结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历程,表达了一个世纪前在中国大地种下的物理大树今已成林,且有了很多分支。中国的科学家们已有所突破,而且还且正在结出累累硕果。
这部纪录片,《细推物理》,是一首赞美中国物理学的史诗,它讴歌了学者们的坚韧和无私奉献,还有科学在中国大地繁茂成林的壮美景象。它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历史珍品,鼓舞着新一代的科学家,延续着中国物理学的辉煌传统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央视学术发展史纪录片《细推物理》全3集 -完整版高清下载
下载链接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