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硝烟四起的1937年,为了保留中国的文化根脉,清华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北京大学这三座著名高校在国命危殆之际合并成立了战时临时大学,从危机四伏的平津沦陷地一路南撤,最后落脚云南。高等教育,在这动荡的年代,注定和祖国遭遇相同的命运。战火威胁不时间刻,生计慢慢的困顿,政治败北不断在耳。在昆明这一大批知识分子的聚合下,他们以“和而不同”的文化底蕴,为战时高等教育筚路蓝缕,一些学者甚至毅然献身。1937年7月7日,侵华日军挑起“卢沟桥事变”,掀起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狂潮。北平,这座古老文化之城,一时间风云激荡。
侵略者企图在文化上率先霸占中国,为了保留中国学术传统,维护战时学术发展,培养国家建设之栋梁,国民政府命令北大、清华、南开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。敏感时局,不肯变节国家的教授们纷纷脱离家园,投奔长沙……早在1935年,北平已经挤不下一张静静的书桌,清华为防范未卜的风险,投入重资修建新校园,这也成了未来临大的物质支撑。临大开学的那一天,长沙第一次迎来日军的轰炸。1938年2月,长沙临时大学决定迁移至云南,确定了湘滇三条路线。这也标记着中国大规模迁移的开端。迁移开始在二月中旬,漫漫68天,途经三千多华里,布满坎坷,近距离目睹了中国社会底层的生活,贫困、困顿、寒冷、鸦片栽培、妇女疾苦尽收眼底;和此同时呢,也领略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和传统文化的瑰丽。
1938年4月2日,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正式出现,梅贻琦、蒋梦麟、张伯苓仍掌校的最高权力。战火如影随形,从1938年9月28日日军第一次轰炸昆明开始,教授们带着家人艰难撤至昆明郊外,即便条件恶劣,联大师生依旧歌声嘹亮,友情更为密切。1940年7月,日军攻陷越南,联大多次遭受炮火袭击,再次酝酿着校园的迁移。在联大教师疏散至郊外的过程中,昆明郊区形成俩文化中心,东郊的龙泉镇和西郊的大普吉。1941年12月,太平洋战争爆发,日本飞机遭到重创,销声匿迹在昆明上空。可是呢,中国战场局势并不容乐观,战争让远离社会的知识分子有机会接触到社会本相和残酷的现实。
战争继续,生活更显压力……在动荡中求保存的高等教育,注定和祖国遭遇相同的命运。联大师生的学术之路顽强生长,众多著作相继诞生。个人的学术研究已深刻贴合国家的命运,寻求着灾难中国的出路。云南是肥沃的土地,中国多个成功的社会学模式都从这里起步,有的学者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。1945年,抗战胜利为国带给我们短暂的喜悦。紧接着是内战的暗影,特别大的迁移工作和有限的交通能力,迫使联大常委会决定在昆明继续办学一年。
从1942年的“倒孔运动”到1944年的五四晚会,联大校园涌现自由、民主的精神。进步的教授们纷纷加入民盟。内战爆发后,昆明爆发了1945年的“一二一”爱国学生民主运动,直到次年才取得胜利。在这部记录片《西南联大八年记》中,世事沧桑,教育之路布满坎坷,高尚的情感、坚韧的意志将中国文化的烛光传承下去,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纪录片《西南联大八年记》——1080P超-完整版高清下载网盘磁力种子高清下载
下载链接: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