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回眸的甲子岁月中,我们身处在一场真实的市井百态的旅行,穿越六十年光阴,领略中国社会生活的画面。这部名为《辞寅迎卯》的纪录片,出现出了相同的五个农历编年中的生活情景。1950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,急需填补国家财政赤字,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。新年伊始,上海的市民纷纷去往银行购买公债,而广播电台的白杨、黄宗英、秦怡等影星则夜以继日地宣传。在三八国际妇女节,女火车司机田桂英挺身驾驶火车,标记着新社会男女同工同酬的号召,女性开始进入由男性主导的领域。1951年,春节来临,北京第九区政府慰问志愿军,带着光荣灯、光荣匾和猪肉,延安的农民写信给毛主席,报告战后情况和生产计划,送去花生和瓜子。
北京的小学文化女孩李芳华成了民校教师,开启全国范围的识字运动。1962年,中央工作会议确立“调整、巩固、充实、提高”的“八字方针”,鞭策国民经济的发展。广东记录了生产铁锅的情况,跟随集体食堂的减少,家庭铁锅需要不间断加大。作家浩然以本身在山东省昌乐县的劳动熬炼经历,创作了长篇小说《艳阳天》。1963年,国民经济恢复之年,北京的厂甸市场再一次开张,电影院放映农村题材电影,如《槐树庄》和《李双双》,反映农民和地主儿子的斗争,建立人民公社。1974年春节,北京上演了四部电影故事片,如洋主演的《火红的年代》和李丽华主演的《艳阳天》,标记着“文化大革命”后第一次上映新的国产故事片。
1986年,副食品价格体制开放,物资供给兴旺,北方的菜市场出现南方蔬菜,海鲜成了春节前热销的年货。社会学家费孝通拜候浙江温州,写下《筑码头,闯天下》的文章,目睹中国市场经济从初期到国际接轨的过程。1987年,台湾歌手费翔因歌曲《故乡的云》和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而成名,引发“姓社姓资”的社会大讨论。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“一个中心,俩基本点”的核心内容。在紫禁城内拍摄的电影《末代皇帝》展示了中国和国际接轨的关键一刻。1998年,中国改革开放迈入第二十年,国民生产总值大幅生长,百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这年,北京市民梅崇兰家换了第三台电视,生动诠释了改革开放两十年来的变化。1999年,世纪末的最后一年,各地欢庆新年,婚礼、再一次建设家园、电影院热映的贺岁电影,《不见不散》和《洞》,别离出现了大团圆结局和人际沟通障碍之间的故事。这部纪录片《辞寅迎卯》,将时光的车轮推向前行,记录了中国社会的转变和进步,留下了宝贵的的历史记忆。这一段旅行,承载着情感和回忆,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生动注解,同时还是对百姓生活的诚挚颂歌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纪录片《辞寅迎卯》——1080P超-完整版高清下载网盘磁力种子高清下载
下载链接:
|